发布者认证信息(营业执照和身份证)未完善,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
总算懂了量子态的美术观是否该有

爱品网

爱品网 IPNO.CN

b2b免费推广平台

扫扫有惊喜

 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教育培训 » 正文

总算懂了量子态的美术观是否该有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1-12-15 15:00:02  浏览次数:40
核心提示:

  中国的美术史大概属于名人绘画史,算不上真正的美术史,倒是近年来西方的柯律格、高居翰、方闻等分析的美术史论,具有真正的历史视野,打开了国内唯名、唯正、自说自话的语言范式,更为

  中国的美术史大概属于名人绘画史,算不上真正的美术史,倒是近年来西方的柯律格、高居翰、方闻等分析的美术史论,具有真正的历史视野,打开了国内唯名、唯正、自说自话的语言范式,更为中国美术史的历史性和现代性焦虑做了相当程度的缓解。柯律格在探讨赵孟頫时,就认为他的作用有着“多角度”“语境化个性素材和视觉踪迹”。这种作品的集成其实就是艺术家心迹的表征。从此不难看出,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并非虚言。无论美术界或史论界必须要走出去,回得来,定见先放一边,对比看问题才是我们讨论真问题的关键。
  本文不想从美术革命的过程看,而是从宏观的角度,也就是人性和世情的维度看。
  抛开史学的观念,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,这种美术革命讨论更多从引发革命的领导者角度来看问题,若不从读者或学习者角度去看问题,现在是过于夸张了“美术革命”的革命性。年轻人总是用新奇的目光看世界,属于外向性认识思维,也就是阳性表现,而中年人才会开始迷惘和反思自身与世界的关系,而老年人总是一种怀旧和内向性观察自己的心境,表现更趋阴性。当然这里的区分只是相对的,也是概率上的分类对应关系,不排除永远外向活跃者,也不排除存在少数的少年老成者。
  因此,少年好艳色、奇异,这是本性所致。遥想“五四”之初,西方美术随留学学子而来,兴办学校,自然就拥有大量的西洋美术的年轻拥趸,他们重视色彩的运用;相反地,传统的书画到明清两代,基本上属于非院派书画,其色彩越少就越容易不断实践,留存下来的作品也大部分是中年以后的作品,显然不再重视色彩或淡化了色彩的干扰。当初的“美术革命”之争好处就是提供了中西兼容的丰富性,与其说是革命,不如说包容。
  从一个个体的艺术创作和风格历程来看,我们也不难发现,即使在年轻时学习了西洋艺术,到了晚年也会阅读一些中国传统,或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融入传统的元素与观念,甚至画风一变而转向传统写意和写性的风格,譬如吴冠中、林风眠、赵无极等。因此,无论一个人身居海外还是在国内成长,西方美术和中国传统,对于一个个体来说,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,所不同的是,用中国传统工具,还是用西方美术工具?我们谈论一个艺术家是什么风格时,往往就其后期的风格来作定调,如果不综合看其成长和转变过程,就无法知道他的方法,以及他如何处理自己与市场的关系,就如有些摄影师自己喜欢的是黑白,他人喜欢的他彩色的作品一样。内在与外界是一个不可等同的两个维度,美术史的定调又有多少是其真实的存在?老子曰,俗人察察,我独昏昏。是理也。
  西方曾一度有这样的史学观点,即“艺术史的终结”,美术史界一定不会接受这样的论调。事实上,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着,绘画艺术可以说基本上是终结了史论。
  如果把传统的史学比作是经典物理世界,那么当下史学应该需要进入“量子世界”了,这样的说法是否存在呢?其实,当出版业或数字出版把古今中外融为一炉,呈现给现今的学习者时,量子效应已经发生了,一个学习者,他可以上溯中古得古意,也可以远追西洋得新境。绘画的手法既可以是高古的,也可以画出抽象或后现代的。那么,美术史上的任何一个时空,都可以作为当下的时空。史论家又如何来厘清一个艺术家的范式呢?其实他的范式都是各种风格与其内心的叠加态。这种叠加态只是一种心境和技法多样性的一种涌动。这正是进入到了一种量子态的历史,也就是无法厘清他是历史的历程,然而,大部分艺术就是接受者的艺术,就是选择艺术家作品的一种呈现而已,那么这种历史的呈现也是虚无而可笑的。
  回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转变,什么样的是传统呢?估计只能从笔墨纸砚的器具维度或书写性的维度思考传统的本质。单是从笔墨纸砚的角度来看,那么敦煌壁画的艺术又作如何观呢?显然敦煌的风格也是“西为中用”“西风东渐”的一次艺术史蝶化演变过程史。可以看出凤凰涅槃的重生都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一种演进,中国艺术史,从来都是与其他民族或文化互相交流的历史。
  那么,现在讨论“四王”也好,美术革命也罢,只是一种触底反弹的表现。如何重新寻找几千年文化下的内心自觉才是问题所在,一切法皆是方法,问题在于我们当下的艺术界或史论界,要么过于泥古,要么过于从洋。好像就失去了中间态,也就是说还停留在非此即彼的心境之中。表现在教育制度上的分野尤其明显,显得心口不一,一边喊着要文化自信,高考制度上还是中西泾渭分明,忘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。在教学也是不能融通,还不如美术革命时期的学者们的包容态度。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史论界来定位个体,也无法让史论界来定位某人某家,就如方闻在《中国艺术史九讲》中谈到的,很多历史上留存的艺术作品,无名无传很多,有名考证的也不过是十之三四。
  因此,思考“美术革命”的价值或脉络,容易陷入“非此即彼”的历史心结之中,这种“得失”观从来没有改变过。我觉得当下重提历史讨论,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,是数落古人的不是,还是作为重新激发教学改革的动力。我想这才是真问题,如何认识笔墨材料与西方的不同特征,如何回到不再讨论谁掌握了真理,而是从教育和环境的角度,提供各种包容式生长的可能性上来。只有这样,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,中国人从土里培养出来的,就是中国的美术实力。

免责声明:[ 总算懂了量子态的美术观是否该有]信息是由该公司[勤学思教育网]自行发布,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[爱品网]仅列示上述信息,上述信息描述仅代表信息发布日的情况,不担保该信息的准确性,完整性和及时性,也不承担浏览者的任何商业风险。
本产品网址 : https://www.ipno.cn/news/i219531.html 可发送到QQ/微信/微博/博客等平台来推广此信息
 

 

网站首页 | 付款方式 | 关于我们 | 信息删除 | 联系方式 | 服务条款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专题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 | 鄂ICP备14015623号-2

爱品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,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!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,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!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
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: 473199705@QQ.COM

©2012-2021爱品网 免费信息发布平台,免费推广平台,免费B2B网站爱品网 www.ipno.cn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,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,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!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2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