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考研,买足够的书,听足够的课就够了吗?答案其实是否定的,确实多看书多练习多听课有助于成长,但单纯的看,一遍过就丢这种无论多少书多少课都是满足不了的。当前阶段大多同学已是复习高峰期,更是过过多追求于名师的书籍或课程。小编整理了“考研“饥渴”阶段,你还在买那些重复的考研参考书吗?”相关资讯,一起关注一下吧~
感觉很多人是处于这么一种状态:已没有了刚开始考研复习时的迷茫和手足无措,当时学啥用啥都不知道。而现在,知道一遍的整体内容是啥了,也知道市面上都有哪些好的资料和课程,还知道自己有好多知识点没理解或记住。大概就是“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阶段。
这个阶段大家普遍学习热情高涨,疯狂想要学遍所以知识。也往往更容易走进误区,误以为买更多名师的书,听更多的课就可以达到目的了。
你害怕的,无非是“别人看过,我没看,那我可能就错过重点,成绩就落后了?”如果这种理论是正确的,那你岂能局限于自己加入的群或研友圈的那些资料?放眼全国考生,汇总别人用过的名师资料,那就是“市面上所有名师资料”。谁又能做到把所有资料学一遍呢?那得复习好多年才学的完。
其实,大道至简。一份资料学2-3遍,比把2-3份资料学一遍的效果好多了!真正高分的考生,要学会独立思考,挑好一份好的资料,就吃透它。如有时间,再考虑买新资料,而不是买个心安!
如何正确利用各种书籍
1、一定要整理错题!
许多同学刷完题往往把其放任一旁,错题看一看答案就不管了,过几天二刷一遍发现还是错,然后就开始哭唧唧,觉得考不上了,自己好绝望。
同学我要摇醒你,做题的价值不仅在于完成,更在于完成的程度!同一本资料,有些同学能好好利用,提高了自己的思维,学会了举一反三。而有些人却没有什么长进,照样模考错错错。二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前者做完试题之后,能够针对错题实事求是地找到出错原因,并能够总结题型、归纳方法。
另外,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并非能够一蹴而就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: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。所以,大家把错题整理好之后,还需要及时复习。在此过程中,就需要注重出错的原因及常出错的知识点。
有错误并不可怕,早出错早改正,上了考场才能完美过关。
2、不要抄题!要总结!
很多同学整理错题的步骤都是这样的:呀,又做错了,看看答案吧。一看答案,原来这么简单,我怎么想不到呢。赶快抄下来,把关键步骤用红笔着重标记。过了几天又开始整理错题,一看,咦,这道题不是整理过了吗?
很多资料并不厚,一本书一个月就能这样“做”完,但你这是“做”完了吗?你这是看了一遍答案,然后抄了一遍答案,而且,没过两天答案也忘了。遇到相似的题,还是不会做。于是你就认为是整理错题没用,你就想通过大量刷题来解决这个问题。结果就是会做的题反复做,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,也没有去做总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