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考研成了越来越多人“不得不”选择的道路。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、增强自己的专业实力,就能够大概率地换来更加理想的就业机会和人生发展。但是真正要细化考研计划、落实到现实中来,很多人又会面临两个选择:是选择考研,还是先实习就业?
大四准备考研,和在工作后再开始准备考研,两条不同的路,结果差距往往是非常大的。因此,有意向考研的学生一定要认真看完以下这几点差别,慎重选择自己的备考时间,尽早准备才能加大成功概率!
前期准备时间和环境的不同
大四就准备考研的学生,早在大二、大三阶段就可以开始准备。为自己的考研预留出充足时间,才能增加自己上岸的优势。并且在校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,相比工作后再备考,少了很多社会上的影响因素,更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业复习中来。如果等到工作后再考研,每天的复习时间要被工作占去大半,往往是工作、学习两头忙,非常容易被分散精力。这样一对比,工作后考研的难度会更高,因此一旦安排不好时间,就很可能影响到结果,考研成功概率不高。
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不同
大学期间就准备考研,为的是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拥有更好的就业平台、更高的就业起点、更理想的就业机会,而暂时把他人实习、就业的时间花费在提升自我实力上,将找工作的时间点暂时往后推,留出更多的思考和选择余地。而在工作时准备考研的人,大多已经有了比较明晰的、甚至已经确定好的职业规划,考研只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历,为自己未来就业升职、发展开拓出更多可能。因此,选择什么时间段考研,要结合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来进行选择。一些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,那么可以将考研计划放在以后再考虑也不差,但是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了。
动力因素和心理压力不同
大四准备考研,深处学校环境中,周围都是和自己一样的考研学生,在同样的备考节奏、紧张学习氛围中,学生们无形中受到鞭策、激励和鼓舞,备考无疑会更有动力,并且能够和周围的同学一起互相打气、互相解答困惑,学习氛围当然比工作时准备考研更好。工作后再考研,往往都是在职场和工作岗位上“孤军奋战”,很容易产生疲倦和放弃的心理。一边还要应付生活、工作上的压力,考研的难度自然就蹭蹭往上涨,想要顺利上岸不是易事。
比较重要的一点是,本科阶段考研和工作后再考研,前者是全日制研究生,后者则是在职研究生。虽说都是硕士学位,但是其含金量和认可度区别还是很大的。所以,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、职业需求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慎重选择。毕竟考研的重要程度和难度不亚于高考,竞争十分激烈,能够成功上岸的一定都是有准备而花费大量时间、努力坚持到底的人。